拿了1.02億元A輪融資的“徙木金融”,要替B2B平臺講完“供應鏈金融”的故事

互聯網金融“大退潮”的言論正在興起,風控、監管、流量,像懸在互聯網金融創業者頭上的“達摩利斯克之劍”,讓網貸、P2P和消費貸這些“金融+科技”的Fintech產品瀕臨危險的境地。

被過渡挖掘的金融產品仍只存在C端,銀行不樂于觸碰的中小微企業的B端金融需求,并沒有得到滿足。這些需求在各類B2B平臺十分旺盛,B2B平臺講了很多供應鏈金融的故事,但這些平臺上成功做成的并不多,阿里小貸是一個。

阿里依靠B2B平臺大量的交易數據,對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進行貸款和支付等的金融服務。這種金融服務只限于阿里巴巴平臺,仍算不上“普惠金融”。2015年阿里小貸的負責人婁建勛離職創立了“徙木金融”,要做的是“通用版”的阿里小貸。

拿著復興昆仲數百萬美元天使的徙木金融,從私有云的硬件搭建和自有系統的軟件做起。在16年11月拿到了1.02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。領投方有招商局創投和招商資本,華創資本、春曉資本、富慕資本和天使輪的復星昆仲跟投。

徙木金融的創始人兼CEO婁建勛告訴36氪,融到的錢將會用來技術人員的引進,系統的軟硬件開發和第三方數據的購買。

這些數據都購買只是風控數據的一小部分,徙木金融要做的,是基于B2B平臺數據的金融業務,為買家和賣家提供交易場景內的貸款業務。通過徙木的金融服務,買家獲得更多的進貨資金,賣家獲得更快的回本資金,平臺分得額外的金融利潤。

這種平臺內的中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并不小,中國各行業數千萬的中小買家賣家,為了擺脫供應鏈的區域限制在網上進行采購交易。而眾多B2B平臺并沒有阿里巴巴級別的交易量級,自做金融并不容易。“供應鏈金融“的故事,B2B平臺也一直在講。真正做成,仍然需要更微專業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來做,因為風控是核心壁壘。

數據是徙木金融風控的核心,而這些數據的來源,主要從平臺上的所有交易行為中發掘。

婁建勛告訴36氪,這些數據中,交易的信息流、資金流和物流是核心,而包括公安、電信、社保、征信的第三方數據是補充。其中交易中的數據,需要通過徙木金融自己的系統來完成搜集和處理。

徙木金融的系統由賬目核心、決策引擎、API接口和嵌入式軟件組成,其中帳目模塊有計費、計息的功能,決策引擎負責整個放貸的計價。各種API接口對接不同的平臺方、數據源和資金接口,而嵌入式的軟件則作為一個技術控制插入到不同的PC和App。

為了安全性,徙木金融的數據建立在自己的私有云上,而所有的數據,也有線下的DD團隊去核實。

與個人信貸相比,B2B平臺內的信貸的區別在于,放貸基于交易環節內,并不提供現金放貸;貸款的決策基于真實的需求,通過徙木途徑的借貸能幫助賣家和買家獲得相對更多的收益。因此,和個人信貸相比,B2B貸款的反欺詐在于防止刷單。

徙木金融通過和平臺簽訂協議來防止平臺參與刷單,而中小微企業的審核,企業的準入上做了三層風控。

第一層面是工商和法律信息,其次是線下團隊的審核,包括交易、倉儲和物流信息。第三則是系統內的交易信息,包括交易增長和下降的曲線。

徙木金融把中小微企業的標準設置在交易量千萬到一億元之間,這部分的信貸需求足夠強烈。而資金端,來源于有牌照的海爾、豬八戒平臺,點融網等P2P渠道 和信托公司。

相對來說,這些渠道的資金成本不低,徙木金融需要提高不同行業的交易量,來提升溢價空間。徙木金融覆蓋二手車、物流、化塑和紡織等十個B2B領域,未來的計劃是把這些領域做透,獲得更強的風控能力。

徙木金融團隊人數在80人左右,不少成員來自原阿里小貸團隊。婁建勛為阿里小貸數據業務負責人,后負責阿里小貸業務。

做類似的中小微企業信貸的,有閃銀、冰鑒科技和聚信立,但在B2B平臺內的信貸業務做成功的不算多。